本周聚焦:揭秘互联网世界中的“应用”概念
一、何为“应用”?如何称呼?
当我们提及“应用”二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手机上的APP。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应用”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从技术、系统或产品的使用角度出发,“应用”是一个泛指。特别是在IT行业中,它简称为“应用程序”,通俗地说,就是那些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而设计的软件程序。在个人电脑时代,这些程序通常被安装在电脑上,有的用于娱乐游戏,有的用于休闲观影。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里运行着大量满足人们需求的软件程序,于是大家开始称其为“应用”。为了区分,最初还被称为手机应用。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应用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默认了“应用”一词,用来泛指手机里的这些软件程序。
那么,“应用”与“APP”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实际上,“APP”和“App”都是英文Application(应用的意思)的缩写。由于苹果的App Store的普及,很多人觉得“应用”这两个字不够时髦,便开始使用“APP”或“App”来代替手机应用。
二、应用的分类与系统
提及App Store,我们不妨进一步探讨应用的分类,主要是按系统、用途和形态进行分类。
按系统分:
1. iOS系统应用:主要适用于苹果iPhone手机的iOS系统。
2. Android系统应用:适用于从谷歌到众多国产智能手机的Android系统。
3. WP系统应用:应用于微软的手机WP系统,虽然使用人群相对较少。
上述系统构成了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移动端应用的系统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一种趋势,即各种设备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将融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例如谷歌正在尝试的Chrome OS系统。与此谷歌还在开发“Fuchsia”操作系统,以期用一个全平台兼容的系统来推动物联网设备的发展,并可能取代现有的Android和Chrome OS。
按用途分:
各大应用市场已经根据应用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按形态分:
1. Web应用:这种应用可以在网上直接运行,无需下载安装,如网页版微信、QQ等。
2. 原生应用:需要下载到手机并安装后才能使用的应用,如手机版微信、QQ等。
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形态?这主要源于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在移动互联网初期,由于网速和技术的限制,许多原本的Web应用转而以原生应用的形式出现,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完整性。
三、Web应用与原生应用的演变
现在,更多的应用趋向于一种混合形态,即揉合了Web和原生应用的特点。这种混合应用用一个APP的外壳装着Web的内容,如手机微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未来,这种混合应用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渐进式应用”,既可以在离线状态下运行基本功能,又可以在联网时进行更复杂的操作,从而大大降低用户手机所需的内存空间。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