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SE系列再次来袭,然而与此一项曾经备受期待的技术——3D Touch,却在万众瞩目之下悄然谢幕。记得在6S发布会上,苹果曾大肆宣传这一新功能,寄望其能引领交互的新潮流,然而如今却被苹果自己终止了。
如今,苹果在售的手机中,已经不见3D Touch的踪影。这意味着未来的新款iPhone,将不再具备3D Touch这一技术特性。那么,苹果为何要舍弃这一技术?3D Touch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真的“徒增功耗”、“方向错误”了吗?
何为3D Touch?
3D Touch是在原有屏幕基础上增加了一层电容触控层。当按压时,其中一个电极靠近另一个电极,导致电极间的电容发生变化,从而能够检测到压力。这样,屏幕便可识别Peek Pop功能,即重按的操作。
这一技术的加入,为原本二维的触控操作赋予了识别力度的反应和回馈,因此被命名为3D Touch(三维触控)。
3D Touch能做什么?
谈及3D Touch的功能,首先需了解现今的Haptic Touch所不能实现的二级操作。与3D Touch相比,Haptic Touch依赖长按实现操作,虽然在触感回馈上借助Taptic Engine进行弥补,但在连贯性上却无法与3D Touch相提并论。
在Haptic Touch下,用户仅能进行系统表层级的二级操作。而系统自带的应用虽然能操作附属菜单项,但这种操作第三方应用大部分也能做到。然而在第三方应用场景下,Haptic Touch的操作方式显得较为单调,通常仅能在桌面外进行简单的二级菜单操作。
相较之下,3D Touch则能提供段落感清脆的震感和灵敏的动画缩放反馈,其反应速度和跟手度均更胜一筹。
无论是系统应用还是第三方应用,3D Touch都能带来一致且流畅的体验。
部分用户也在游戏过程中利用3D Touch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提升。
3D Touch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它为系统和第三方应用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功能扩展。
苹果为何要舍弃3D Touch?
尽管苹果自6S开始引入了这一技术,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发现它并非所有用户的必需品。其核心功能只是部分提升操作效率而非每个操作都不可或缺的步骤。
由于部分应用的开发不全面导致用户体使用体验参差不齐。
初期的3D Touch并未被很好地推广和适配。很多用户对如何触发和如何使用并不清楚需要深入探索。其带来的成本较高且用户反馈并不理想。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内部空间愈发宝贵对电池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苹果最终决定舍弃未能站稳脚跟的3D Touch。
3D Touch真的“徒增功耗”、“方向错误”了吗?
从大方向上看3D Touch是引领了新的交互方式。只是在实际运用中苹果未能给这一操作赋予更多意义而是将功能的主动权交给了开发者。
我们不能否认3D Touch曾引领行业交互发展的趋势但也验证了交互性上的改变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