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科学思维培养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化学教学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习化学知识”为指导,着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在2024年浙江省的化学选,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科学思维的考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助力。
批判与转化:打破认知边界
第17题(1)设置了思维障碍,通过晶胞计算化合物化学式,鼓励学生冲破认知局限。面对K3ClO这样的陌生化学式,学生需熟悉KCl、KClO和K2O等常见物质,并敢于质疑和批判常规认知。将看似结构不良的K3ClO转化为常规的KCl·K2O,这一过程即是将非常规思维转化为常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融合与开放: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第19题(4)将化学知识与物理学原理紧密结合,计算电能转化效率,对学生的复合思维提出了挑战。这要求学生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通过这样的题型设计,学生能体会到跨学科复合思维的重要性,为成为具备宽广视野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推理与论证:解析条件
第19题(2)利用硼氢化钠固体储氢材料水解生氢的反应,要求学生解析条件,进行推理和论证。在多种可选措施中,学生需灵活运用策略,考虑反应体系各物质状态及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措施。这种题型设计培养了学生在不确定性问题上的推理和论证能力。
实验与建模:实证与系统思维
第18题以铅锌矿的利用为背景,涉及复杂的化学知识。学生需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将X元素转化为NaX,再根据已知性质进行探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需从整体出发,思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构建系统思维。通过实验获取实证证据,构建理想的实验模型。
以上这些设计均体现了《教育报》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在未来科学研究的探索之路上铺垫基石。
《教育报》2024年11月22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