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现在正步入青春期,处于初三年级的重要阶段。自开学以来,他频频借故身体不适、不愿参与某位老师的课程、因感到压力而提出各种理由逃避学校生活。这种情况在过去也出现过,但进入初三后似乎变得更加频繁。面对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愿积极面对初三的学业压力,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专家见解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心理教研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石影指出,当孩子的学习兴趣减退,以各种理由回避学校时,家长应先稳定情绪,再科学地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家长需敏锐地察觉到孩子厌学、拒学行为背后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郁闷,或是身体上出现头痛、胃痛、失眠等不适症状。孩子可能会感到对父母和老师有愧疚感,虽然想取得好成绩让他们高兴,但又缺乏持久的努力。若家长能准确捕捉到这些信号,便能及时给予孩子所需的支持和帮助。
要深入分析孩子厌学、拒学的原因。这些原因不仅涉及学业本身,还与家庭环境和外部因素紧密相关。在学业方面,可能是学科知识难度增加、作业量大且难度高、学习效率低下等。在家庭方面,可能是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谐等。而在外部环境方面,可能是同学间的欺凌、师生间的矛盾等。家长需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与行为、与其沟通以及与学校沟通等途径,找出具体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针对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石影提出了四个策略。其一,引导孩子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学习表现,不要过分拘泥于成绩的高低。其二,加强家校沟通,与老师共同发掘孩子的学科优势,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家长应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众多学科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只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其三,发现并强化孩子在人格、为人处世、学业等方面的特质、优点及亮点,寻找合适的时机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其内在的进取动力。其四,赋予孩子更多的自,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学业进度、节奏和安排等,不再强制要求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