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牙技术的洪流中,如今的市场上耳机选择可谓是琳琅满目。从价格低廉的几十元款式到高端的5K元产品,各种品牌和型号应有尽有。无论价格如何,耳机的音质始终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核心要素之一。
谈及音质,我们不得不考虑蓝牙技术的限制。即便是最新的蓝牙5.3版本,也无法完全实现无损音乐的传输,如同传统CD般的音质体验仍然难以达到。这是因为高达上百兆的无损音乐文件在蓝牙传输中仍显得捉襟见肘。我们主要依赖于有损音乐或接近无损的音乐文件。对于大多数使用者而言,在移动便捷的场景下使用蓝牙耳机,有损音乐与无损音乐在听觉上的区别并不明显。
那么,音频文件是如何通过蓝牙设备播放出来的呢?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存储在手机或电脑中的.mp3文件需要经过PCM解码,还原到其原始音频状态。接着,这些音频会被重新编码成C、AAC等格式,通过蓝牙无线技术传输至耳机。在耳机端,再次经历解码和编码的过程后,最终通过耳放呈现出声音。
在蓝牙音频的编码格式中,主流的几种方式各具特点。首先说C,作为最早的蓝牙音频编码,它是A2DP(蓝牙音频传输协议)的强制规定格式,几乎所有蓝牙设备都支持。其文件体积小是其优点,但缺点也同样明显。由于文件小,其比特率低、压缩率高,每次蓝牙传输中的转码都会损失很多细节。尤其是对人耳听觉不敏感的频率部分的处理,往往导致音乐听感下降。
相对而言,AAC是一种高压缩比的编码算法,具有不错的音质表现。在相同的码率下,AAC的听感通常优于MP3。由于Apple设备广泛采用AAC格式,因此在苹果生态中,这种编码方式尤为常见。
对于安卓设备,特别是那些使用高通芯片的设备,则更倾向于使用aptx编码。尽管其名为“无损传输技术”,但实质上仍是一种有损编码技术。由于其编码效率高,能够保留更多的声音细节,官方宣称其效果可达到CD级别。Aptx还有多种细分,如自适应Aptx、Aptx HD高品质和低延迟Aptx LL等,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LDAC是索尼推出的无线音频编码技术,具有非常高的信道质量,接近于无损的音频编码。可以打个比方,如果C是720p的屏幕分辨率,那么LDAC就是4K屏,细节上的呈现有着天壤之别。尽管这一技术已经开放给Android系统,但目前支持这一格式的设备并不多,主要限于索尼自家设备和耳机。
与此华为在2018年推出了高音质的蓝牙协议——LHDC(低延迟高码率编码),期望在保证音质的同时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不过目前该技术似乎有些发展停滞的迹象。
再来说说ALAC,这是苹果开发的无损压缩音乐格式。全称是“苹果保真压缩音频编”。早年间的Apple iPod就曾使用过这种apple lossless格式。虽然现在的Apple Music开始支持无损格式了,但遗憾的是通过蓝牙连接的无线耳机仍不支持这一格式。只能无奈使用AAC进行播放。即使使用有线耳机并通过特定的接口转换器,其支持的最高码率也仅能达到24bit/48KHz。若要完全享受最高的24bit/192kHz的音质,则需要通过U接口的数模转换器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