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伊始,诗词教育已植根于孩子们的成长中。众多家长在小学生的教育阶段便要求其背诵古诗。不少幼儿园孩子,已能熟练背诵《唐诗三百首》,每当佳节来临,便成为他们展示才艺的绝佳时机。
随着学业的加重,小学之后,孩子们面临着更多的作业与学习压力。翻开语文课本,发现许多古诗词需要全文背诵,令一些孩子感到困扰。虽然常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布置了抄写古诗的作业。但有些活泼的孩子在抄写过程中,不免将古诗改编成打油诗,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多从模仿开始。课本上优美课文的背诵,正是为他们的写作积累素材。而小学生们的仿写总是充满了诙谐与幽默。比如,孟郊的《游子吟》常被小学生吟唱成各种版本,有的孩子将其改编成孝子吟,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情景,甚至出现了与电脑游戏的幽默元素相结合的句子。
尽管这些打油诗朗朗上口,但若被家长看到在课本上的涂改,恐怕会有些许的责备。这也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一面。有些聪明的小学生在多次默写后便能牢牢记住诗词,甚至在课堂上无聊时也会拿出来进行魔改。他们对绝句等古诗的改编,不仅合辙押韵,还让人印象深刻。
小学时期的学习中,古诗词默写是常见考目。但总有些孩子心不在焉,考试时只能胡乱编造。有的孩子的诗词填空乱七八糟,让人哭笑不得。小学生的打油诗内容常离不开老师、家长等人物,这也反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虽然小学生写的诗有时候看似无厘头,但也有一些孩子的文笔细腻,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不俗的写作功底。如那首描述眼睛的诗作,就连老师也连连称赞。这或许与他们日常的阅读积累有关。
我长习惯让孩子从小背古诗,这不仅是我国的传统习惯,更是对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背古诗能锻炼学生的头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学生在朗读古诗词时大脑会出现特殊电波,这说明古诗词对学生的头脑发育有益。
总结来说,小学生改编古诗词、创作打油诗的行为虽然看似不端,但实则是他们创造力的体现。家长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保护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避免将他们培养成呆板的“学习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