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读后感

2025-02-1803:35:22常识分享0

教学背景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讽喻手法,同时学习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邹忌是如何巧妙地劝谏齐王的,你们知道吗?

生(齐声):知道,是通过与徐公比美,进而以家事类比国事的方式进行的。

师:很好,那么谁能详细说说邹忌为什么要这样劝谏呢?

生1:邹忌发现自己的妻子、小妾和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并不都是真心话,于是他从自己比美的小事联想到国君可能也受到类似的蒙蔽,因此决定委婉地劝谏齐王。

师:非常棒!那么我们来看看邹忌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讽喻手法进行劝谏的。请大家思考一下,邹忌的劝谏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2:我认为邹忌的劝谏很委婉,他没有直接指责齐王受蒙蔽,而是通过类比的方式,让齐王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师:对,委婉劝谏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那么,大家觉得齐王是如何接受邹忌的劝谏的呢?

生3:齐王下令“三赏”,广开言路、察纳雅言,接纳了邹忌的建议。

师:很好!齐王的这一举动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呢?

生4: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齐国的这一举措,都纷纷前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上战胜了敌国。

师:非常准确。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其特点之一就是善于通过小故事来讲大道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邹忌的智慧和齐王的英明。那么同学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启示呢?

生5:我学到了只有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才能不断改进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老师想问问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疑问呢?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

课后点评

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并鉴赏了讽喻手法。教师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生动流畅,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