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的修炼,首要在于根基的稳固,如同大树之根需深入土壤方可枝繁叶茂。若根基不明,即便拳法上身再妙也难逃枯竭之危。在练习太极拳时,脚下的稳定尤为关键,不可轻动。脚底五指需地面,保持涌泉穴空虚,以维持重心稳定。此乃日常生活中的深刻体会,如重物的推动需借脚、腰、手的合力方可实现。
如何做到脚下生根?这需遵循几点原则:
一、理解力学的原理。的力源于脚与地面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此,打拳时必须固本培元,使力如根深埋地下。
二、掌握太极拳运劲的路径。《拳论》所述,力之发端在足,行于腿,在腰,形于手指。即劲力的源头在脚,经过腰部枢纽,再通过腹部和胸背的配合,最终发力于上肢或下肢。
具体而言:
(1)脚部:需踏实落地,以此生发劲力。
(2)腿部:是劲力的主要来源,因腿部肌肉最为发达。
(3)腰部:作为周身之枢纽,负责劲力的虚实转换及变化。
(4)手部:为劲力的最终表现点。
对于初学者而言,常易从手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开始练习,然而欲快速入门,则应重视下盘的锻炼。下盘稳固与否,关乎太极拳的修炼成效。
为锻炼下盘劲道,有以下方法:
一、踩劲(太极千斤坠)的练习。平时打拳宜慢求松沉,尤需注意脚下生根。具体操作如下:
1. 吸气时,握拳于腰间,五指抓地,小腹内收。
2. 停息之际,身体微沉,五指抓地,小腹外鼓。
3. 呼气时,全力下踩,确保踩劲传至脚底。
每日练习五十次为佳。
二、腿部劲道的锻炼。如进行右斜马步的练习,需放松胯部、膝关节及胯关节,进行旋转与移重心等动作。
三、打拳时意念需在两脚之间,五指抓地以增强稳定性。
四、太极拳要求将全身重量经两脚传入地下,从而保护膝关节并缓解疼痛。
五、打拳时须时刻关注两脚虚实变化与重心转换以展现身上力量。
练就太极拳的脚下功夫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修炼过程。只有日积月累地锻炼才能使根基稳固如大树深根之状从而在技击中游刃有余达到自如应对敌手的境界。
通过这些方式,可有效地培养并提高陈氏太极拳的修为及脚下功夫的水平日久方能悟出其中真谛。如此则可算初步踏入太极大门内里功夫亦随之上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