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的辉煌历程
一颗执着心,一生石化情。
时间,是奋斗的刻度;而奋斗的意义,永远由勇者赋予。
自1995年踏入工作领域的于江涛,曾在山东省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常减压蒸馏操作工”与“计算机多媒体操作员”双料冠军,并先后荣获齐鲁石化众多荣誉,包括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岗位能手等。
在9000多个平凡的日子里,于江涛从一名技工学校毕业的学徒成长为全国瞩目的劳动模范。他不仅成为了齐鲁石化“工匠精神”的标志,也成为了技术工人创新的典范,更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的楷模。
他以本职为根,埋头苦干,为装置建设倾注心血。
2008年,当齐鲁石化炼油厂新建常减压装置时,于江涛被委以重任,作为技术参与新装置的建设开工。他负责审核设计图纸、现场施工监督以及编写装置投料开工方案等工作。他严谨地了5000多张设计图纸,发现并提出了100多项设计漏洞的整改建议。
对于装置的优化,他总是追求极致。减压塔顶的抽真空系统,他发现通过优化操作,可以使用小的抽真空系统满足装置50%至60%的负荷需要,从而大大节约蒸汽使用。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创新,通过两级抽真空冷凝器管线的连通线改造,实现了近乎无级变速般的调节效果,使蒸汽使用达到最大化节约。
他的创新不止于此。工作室成立后,他带领团队成员想方设法进行优化,解决难题,将常减压的物耗能耗降至最低,追求最优指标,创造最多效益。六年间,他们完成了86项攻关课题,获得发明专利和多项荣誉,累计创效过亿。
他们不仅在厂内进行创新,还与兄弟单位进行创新,共同探讨生产难点和技术瓶颈的解决方案。
25年来,于江涛走遍了第四常减压装置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身影在烈日下、风雪中留下印记,他的足迹在酷暑里、寒夜中刻在装置平台上。他的奋斗历程在日月星辰中书写。
在技术创新方面,他不断挑战自我。他发明的新型空冷冲洗喷头解决了冲洗空冷的难题,并在全厂装置中得到推广。他还将“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到第四常减压装置中,成为系统内的首个员工自主研发的虚拟现实项目。
一腔“匠心”,十年如一日。于江涛的每一滴汗水都映太阳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照亮了梦想的天空。他始终坚守初心,脚踏实地,成为央企优秀的一线员工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