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

2025-02-1900:33:23生活经验0

韦公应物,源出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凭着家族的庇荫,他得以担任唐玄宗的近侍。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赴蜀地,韦应物亦流离失所。自此,他立下志向,勤奋读书,终以进士之身,先后在地方与政坛执掌要务。

公元783年,韦应物调任滁州刺史。在此任期内,他以诗抒怀,创作了《寄全椒山中道士》一诗。诗文如下:

今日府中寂静冷,忽忆山中隐士客。

涧底拾起荆柴薪,归家煮石心更定。

欲携一瓢醇酒去,遥寄此情风雨夜。

秋叶铺满空山峦,寻迹何处问行踪。

诗中言:“今日府中寂静冷,忽忆山中隐士客。”那时,正值秋季抵达滁州。秋风起,寒意浓,府中清冷之余,不禁回想起那远离尘嚣、隐于全椒山的道士友人。那时节,秋风萧瑟、天气转凉,心境亦随之凄凉。而当想到距离滁州三十里之外,有友人独居全椒山中,心生慰藉。

“涧底拾起荆柴薪”,想象友人身在山涧中砍柴劳作,归来后简单炊烟起。诗人通过此句,勾勒出友人隐居生活的自给自足状态。在深秋时分,砍取山涧之木为薪,归至简陋茅屋内烹煮清修之餐。依据《神仙传》,白石先生以白石为食,此处亦以此借代道士之修行饮食。隐居生活看似清苦,实则是修身养性的修行方式。

“欲携一瓢醇酒去”,诗人渴望着能够携一瓢美酒探访山中友人,期望能在风雨之夜带去些许温暖与安慰。他计划前去全椒山拜访那位道士友人,期待能在山中与友共饮一瓢酒水,忘却世俗琐事、重续旧日情谊。他深知山中生活清苦、尤其是在风雨交加之时。但诗人的想象中,友人对此访十分期待与欢迎。

“秋叶铺满空山峦”,然而秋叶飘零覆盖了空旷的大山、哪里又能找到友人的踪迹呢?此乃诗人对无法找到友人踪迹的怅然所思。他想要进山寻访友人、但落叶覆盖了山路、也掩盖了隐士的踪迹、未留下一丝线索。面对着因木叶飘落而显得空旷的全椒山、诗人不禁感到惆怅与迷茫、询问自己又该如何去寻找那位道士友人的踪迹呢?

此诗中、诗人于郡斋内感受寒意、内心随之感到凄凉、忽然忆起旧友在近处的全椒山隐居、心情得以振奋、随即产生进山探访之念。然而因友人行踪难觅、难以寻访得见、诗人终归陷入惆怅之情、只能以诗问山、友人啊、你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