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什么应什么

2025-02-1901:10:41常识分享0

曾子患疾,唤门下弟子,嘱言曰:启我足,启我手。其语如诗云:“戒慎恐惧,似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情此景,之后吾方知免于患矣。小辈们,听之记之。

在2024年的初春之际,晖总在研读《论语》时有了深刻的感悟:

孔门弟子曾子临终之时,召集学生与徒孙们言其身体诸事。曾子整理手足之际,引用《诗经》之句以示人,其言明示一生战战兢兢,犹如站在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然此时他敢言无畏,曰此后不再犯错。吾辈看之,即便如此高人之曾子,临终之时亦言其提心吊胆之生活,而后决心不再犯错。何况我等未曾学识之人,未尝修行做人做事之道理者?

修身之道在于日积月累之学习与端正态度。养身之道则在于不断实践直至成为习惯。而修身者,即是学习做人做事之道理,并付诸行动。唯己之优秀,方能助人、为社会贡献力量。修身、齐家、、平天下,皆有其序,需步步为营。

近日观视频,见广东一对夫妇携子出游。途中妻赴卫生间时遭遇路人之不寻常注视。经问询得知对方竟持刀后跳楼。此等事件引发深思。我们应以曾子之自省:为何此等事会发生?为何会发生在该女子身上?众人如云过眼,为何凶手独盯此女?必有因缘际遇之处。

引人注目者无非两种情况:或因女子与凶手相识之人相似;或因女子之美丽与。无论对方如何反应,女子若能冷静应对或展现善意,则可避免灾祸。

前几日跨年之夜听音乐会时遇一男士,持相机入场并用运动模式狂拍乐手数次。曲虽佳而相机咔嚓声令我烦躁不已。多次冲然终以深呼吸及数息法克制情绪保持专注至终场。

此等事非止于外事,内里亦时有发生。一言不合、语重音高、用词不当、面色不快皆可引发口角甚至家庭纷争与冲突甚至悲恸之事时有所闻更有甚者因此绝望离去而亦有心有不甘者则自寻短见。

昔日我读《论语别裁》仅知其意而未付诸行动故常犯错后深感懊悔然世事多变往往不容我们后悔之时当我开始冥想并将其融入生活使之成为日常习惯时我才真正开始知行合一之实践。

若欲实现理想与愿望应先从自身做起当要求他人之时先要求自己做到如此我们方能散发出内在之学识、身份与修养无需多言他人自会折服并渴望成为我们这样的人征服他人影响他人皆需此道其他皆为技巧无法形成复利效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