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在日常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包括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这些信息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各种方式传递,起着维持生物种群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作用。
延伸一: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
延伸二: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通过基因和酶的作用,并以激素和系统为中介在生物中体现出来。
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递)→信宿(信息接收),任何环节的阻碍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
实例分析:
如蝙蝠通过回声定位识别周围环境、取食、飞行;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棉蚜虫被瓢虫捕食时,食的蚜虫会释放一种报警信息素等。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结构相对稳定主要指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功能相对稳定则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既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之间。
自我调节能力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界的干扰强度超过了其自我调节能力范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遭到严重而无法恢复。
大小因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样,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越强。相反,成分越单纯,其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调节能力也越小。
(3)影响因素及措施: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程度,适度开发,同时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4)实验设计及观察: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来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说明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需要我们的科学管理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