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图的作用

2025-02-1905:48:38常识分享0

也称为鱼骨图或石川图,因果图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探寻根本原因时,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原因及其根本来源。

此图谱用以揭示可能导致潜在风险或缺陷的输入因素或变量。从显现的缺陷出发,层层追溯,通过连续提问“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等问题,逐步深入挖掘,最终将聚焦于过程或产品输入的可能缺陷原因。

在绘制因果图时,可以对各个分支进行细化,直至达到足够详细的程度,从而准确识别问题根源。因果图可以简单到仅有几条线,也可以复杂到包含众多分支,各因素间还可能存在相互关联。

无论是单独一人还是一群拥有充足知识的人,都可以进行因果图分析。

分析步骤:

  1. 明确问题陈述:确定期望的输出或欲解决的缺陷;
  2. 开展头脑风暴,对潜在原因进行探讨。若觉得分类有困难,可先对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3. 针对每类原因提问“为什么会发生?”,探寻更深层次的原因;
  4. 每个答案都可以作为一个分支的子类型;
  5. 持续追问“为什么”,不断挖掘每个子类型的细节,直至完成每个分支的绘制。

实例场景:为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台客户满意度,通过电话提供支持的服务项目。

缺陷描述:顾客不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等待时间过长。

进行因果图分析时,可召集服务台员工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共同探讨可能导致顾客等待时间过长的原因。

基于分析,得到的因果图如下:

进一步解释说明:

时间因素: 一周中某天的服务台在线人员数量可能受到影响;

制度问题: 服务台的工作流程和规定可能存在滞后,且易被忽视;

设备问题: 服务台员工的通讯设备如耳机可能存在故障。老旧的系统缺乏电子版培训文件,仅存过时的纸质手册且未进行系统讲解;

衡量方式: 现有电话系统的计时方式可能不准确,仅从服务人员接听开始计算,而非顾客进入队列时;

人员因素: 新同事未经正式培训即上岗,部分技术熟练的员工对老系统操作不熟悉;

环境因素: 工作区工位不足,部分工位靠近休息室,可能产生背景噪音干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