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长者返回到他们曾经历的农村,岁月变迁后的重逢让乡音、乡土、乡俗、乡情再度触动心弦。在他们的叙述中,离不开一个“乡”字。
在古代,“乡”与“飨"曾是同一字。在甲骨文中,"饗"的繁体字"饗"描绘了宾主二人相对而坐,共同进餐的场景,象征着乡间人们的淳朴好客。如今,在他们的乡村之旅中,依旧能感受到这种待客之道,每家每户都会端上美味的红糖煮鸡蛋或是色香味俱佳的面条,仿佛在延续着过去的传统。
在现代汉语中,"乡"字承载着多样的情感与意义。它首先代表着与城市相对的乡村,人们对乡村有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人们向往乡村的自然美景、人们的质朴和生活的恬淡;又对乡村的不便、陋习和单调感到抵触。乡村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诠释。对某些人来说,它是心中的田园山水画;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是他们努力想要摆脱的身份烙印;还有人视它为青春与泪水的象征,或是休闲度假的去处,亦或是乡土文学的灵感之源。
在行政单位上,"乡"是县与村之间的单位。无论其涵盖的范围如何界定,它总是与人们的故乡情感紧密相连。我的故乡,是江西省乐平县历居山乡,当时是周边多个村庄的中心。这里的中小学校是周边学生云集的考点,让我们这些本地人倍感自豪。
"乡"也指世代居住的地方或原籍。对于许多人来说,留下童年记忆的地方就是故乡,它可以是乡村或城市。每个游子心中都有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这个故乡或许是鲁镇的少年闰土,或许是长妈妈的鬼故事,又或许是邮票、坟墓、海峡另一头的情感寄托。
遇见故知他乡,总能让人欣喜。人们常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船家女听到乡音也会不顾羞怯地与陌生人搭话。关于故乡的诗词触目可及,"床前明月光"般触人心弦。无论空间多么辽阔,时间多么悠远,游子的乡土情结永远都不会褪色。
无论还是英雄,无论出身如何,"乡"始终是他们内心的归宿。就像项羽始终惦记衣锦还乡,而刘邦却在功成名就后归回故土,展现出对家乡的光荣和忠诚。而的归乡也让乡村的文明与发展得到推动和促进。
"乡"也代表着人们向往的境界和地方。无论是梦乡、醉乡还是鱼米之乡、江南水乡,都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心安处是吾乡",即使是不幸出生在偏远之地或为了生计背井离乡的人,也应该在心中寻找一个宁静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