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家长,您是否曾注意到,几个月大的宝宝一旦生病,就可能出现咳嗽、喘息、呼吸费力甚至呼吸困难等令人担忧的症状?许多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会猜想宝宝是不是得了支气管炎或是支气管哮喘。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简单。今天我们将要向您介绍另一种在婴幼儿中常见的、不易被察觉的呼吸道疾病——婴儿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之一。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引发的病毒感染性肺炎。这种病症多见于2-6个月的婴儿,其主要特征包括喘息、呼吸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的凹陷)以及气促。
由于在临床中,很难明确界定肺泡与肺泡间壁的感染界限,而毛细支气管炎主要影响末梢的毛细支气管,导致其、水肿、狭窄和堵塞,从而引发以喘憋为主的疾病。国内专家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即喘憋型肺炎。
经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毛细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特别是2-6个月的小婴儿,并且多数婴儿是首次出现喘憋发作。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但也可由副病毒、腺病毒等其他病毒引起。
在疾病早期,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随后,他们会迅速出现咳嗽、喘息、憋气等症状,尤其是持续的呛咳和发作性喘憋,有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等危急症状。
当病情加重时,患儿可能出现喘憋、呼吸困难。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呼吸急促、气短以及呼吸三凹征等症状。还可能出现紫绀、脉搏细速、烦躁不安等缺氧和心衰的表现。由于婴儿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较低,因此他们的体温可能偏低或正常,并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
在辅助检查中,X线胸片可以显示肺部过度充气征(肺气肿)和斑片状阴影,以及肺不张改变,这是诊断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方法和依据。而血常规检查通常正常,咽拭子可以检测出病原体。
与支气管炎不同,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在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勤洗手,做好通风消毒,保持适宜的度。避免在冬春季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宝宝6月龄以上时,建议接种及肺炎以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