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世界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分辨率的概念,包括dpi、lpi、ppi以及PPD等单位。
设备分辨率有多种类型,主要分为扫描仪(ppi)、数码相机(ppi)、电脑屏幕(像素点数)、打印机(dpi)以及印刷机(lpi)等。这些设备各有其独特的应用和特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两大类。
图像获取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它们能够采集自然界中连续的景物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和保存的数字信号。这些设备的成像器件结合了光电转换和采样功能。
无论采用CCD器件还是CMOS器件,每个成像单元都负责采集一个像素的数据。设备的成像精度受到器件集成精度的限制,即制造工艺的精度。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的分辨率不断提升,逐渐逼近传统银盐乳剂胶片的精度。
一、扫描仪分辨率。扫描过程将图片分割成数百万个像一样的“像素方块”。通过设置扫描分辨率DPI(每英寸点数),扫描仪可以在其物理分辨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图像。
例如,对于一款A4幅面的扫描仪,长边和短边的分辨率分别设定为2000像素和1300像素时,图片将被分割成大量的像素方块。
需要注意的是,扫描分辨率的设置不应超过设备的物理分辨率。
二、数码相机分辨率。与扫描仪类似,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决定了照片的像素密度。一张6英寸×4.5英寸的照片,若以200像素/英寸的分辨率计算,其像素总数将达到108万个。
三、电脑屏幕分辨率。电脑在接收图像文件时,会根据屏幕大小重新排列像素。例如,一个分辨率为1366x768的屏幕将由1366列和768行像素组成。
从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接收到的照片或图片文件,将按照预定的像素方块排列顺序安置在电脑屏幕上。
四、打印机与印刷机分辨率。打印机和印刷机均会根据自身的分辨率对图像文件进行色点或网线的重新划分。
打印机的分辨率越高,喷洒的颜料色点越多,打印出的图像越细腻。而印刷机的网线数则决定了印刷品的清晰度和色彩艳丽度。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时代的推进,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数字终端阅读设备。在信息输出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下,分辨率这一概念将继续在鼠标、触屏、投影仪等设备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