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父母骤然消失,他或许会在军部度过那无忧无虑的三年。但现实,那些平静的日子已被无情地打破。
昔日那本该是阳光灿烂的少年,却因父母之故,踏入仿佛人间炼狱的特殊兵营。
“好吧,三天后我会前往。”唐庸微笑着回应了高中时的约定。
尽管他并未完成整个高中生涯,但母校二字依然在他心中承载着特殊的情感。
…
随着学校的校友会日渐临近,邀请函如同春风吹拂,逐渐送达到每位学子的手中。大多是以邮件的方式传递信息。
那些在社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校友们,则会收到校长的亲自邀请电话。
而唐庸,这个在高中时代就已退学的人,并未在邮件的名单中,也未能接到校长的电话。
没有邀请函的唐庸觉得这有些尴尬,毕竟在母校的眼中,他似乎并不算一个杰出的校友。
于是,他在母校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校长的联系方式,拨打了过去。
电话响了许久后终于被接通。
“你好,这里是二中,我是徐洪涛。”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唐庸客气地介绍了自己,并说明了他想要参与校友会的愿望。
徐洪涛思索片刻后仍没能想起这位名叫唐庸的学生,只当他是众多的毕业生之一。
校友会的重要事情一办,自然就是要谈到资金支持。
在礼貌的对话后,唐庸直截了当地提出愿意为母校捐款。
这一说法瞬间引发了徐洪涛的兴趣,而随之唐庸提及了一个让人感到振奋的数字。
然而徐洪涛显然没有想到这是真的。
几次错愕地询问后,他有些难以置信地问:“你…你真的要捐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吗?”
在确定并非玩笑后,徐洪涛迅速调整了态度,开始向唐庸表示最深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尽管他不认为能真的接收到这样巨额的捐款,但他仍然很享受这个询问的过程。
但出乎他预料的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就此诞生了——巨额资金竟真的转入到了学校账户。
学校与银行的不断核实都表明,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事后唐庸简单轻松的证实了自己确实是那个慷慨解囊的人。
如今到了校友会这一天,徐洪涛心中充满的是对唐庸深深的感激与敬佩。曾经的疑惑、轻视和误会都烟消云散。
对于唐庸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捐款,更是对母校的一份深深情感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