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季,恼人之物莫过于蚊子。不仅了静谧的夜晚,其叮咬后还会导致皮肤、红肿,甚至可能传播疟疾、登革热及乙脑等严重疾病。我们常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中,有人被蚊子叮得满身包,而有人却安然无恙。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蚊子通过其身上的感受器,感知人类散发的热量、汗味及二氧化碳等信号来锁定目标。特别是一些人群更易受到蚊子的青睐。
一、易出汗人群
汗液中不仅含有水分和盐分,还包含氨类、乳酸以及氨基酸等化合物质,这为蚊子提供了“导航灯”。容易出汗的人群应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二、穿着深色衣物者
在黑暗中,蚊子活跃度更高,而深色衣物恰好符合其视觉习惯。深色衣物易吸热,提高局部体温,从而更易吸引蚊子。夏季建议选择浅色衣物如白色或淡蓝色等。
三、体态肥胖与呼吸急促者
由于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一特征常常为蚊子提供识别标记。身体肥胖、肺活量大的人及孕妇的呼吸更易招来蚊虫的注意。
四、新陈代谢旺盛的人
儿童及青少年皮肤,新陈代谢旺盛,产生的某些物质对蚊子有较强吸引力。
五、爱化妆的人士
某些化妆品如发胶或洗面奶中的硬脂酸成分对蚊子有较大吸引力。
关于被蚊子叮咬后的处理方法:
1. 初被叮咬时
叮咬后皮肤会感到和红肿。此时切勿用力抓挠,以免刺激皮肤释放更多组胺导致症状加剧。可尝试轻轻拍打或冰敷以缓解疼痛和感。但需注意,若有伤口或如眼睛、嘴唇及鼻孔周围等禁止使用清凉油。用芦荟汁或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也能起到中和毒素的作用。
2. 局部红肿处理
当叮咬部位出现红肿时,可涂抹激素类软膏。适量涂抹并遵循医嘱的用频率即可。若红肿持续不消或对蚊子毒素过敏,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口服抗胺物。
3.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蚊虫叮咬,需注意家庭卫生并清理积水等适宜蚊虫繁殖的环境。个人卫生同样重要,勤洗澡并适当使用花露水或防蚊液等来减少被叮咬的机会。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