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每座楼都有其传世之作。滕王阁得王勃《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流传千古;岳阳楼则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令人感慨。而黄鹤楼,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崔颢的《黄鹤楼》。
这三大名楼之所以历经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朽的诗文作为支撑。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是散文中的佳作。而崔颢的《黄鹤楼》,作为唯一的诗作,更是被誉为“古今第一七律”。
据《唐才子传》记载,诗仙李白曾登临黄鹤楼,酒酣之际欲题诗,却见到了崔颢的《黄鹤楼》。他深感崔颢的诗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无法与之匹敌,于是只能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飘然而去。这就是“李白搁笔”的典故。
黄鹤楼的故事充满神秘色彩。昔人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空空的楼阁。白云千载飘荡,仿佛诉说着无尽的岁月。晴川历历,汉阳树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萋萋。崔颢在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美景色,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上半部分从仙人驾鹤离去的传说出发,描绘出一种憧憬与失落交织的意境,为后续的思乡之情埋下伏笔。
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等句,将黄鹤楼的宏大景色与伤感气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后的诗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令人陶醉。崔颢运用上等的抒情手法,表达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情感,令人叹服。
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乡愁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初登黄鹤楼时的失落感相呼应。这种起伏辗转的抒情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文笔,使得《黄鹤楼》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唐人的七言律诗中,《黄鹤楼》被誉为第一。尽管它存在一些格式上的小瑕疵,但崔颢所展现的意境之妙却是其他七律所无法比拟的。就连被誉“诗仙”的李白也在数年之后到凤凰台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以此回敬崔颢的《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