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家长们面临着一些共同的困扰:如何管理孩子对手机的操作,特别是那些还年幼的孩子们。智能设备充斥生活,往往带来一系列误操作的问题,使得一些未懂事的孩子可能误发信息或拨打电话,而稍大一点的孩子则可能沉迷于游戏或进行无意识的网络购物。
面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款名为iCare的软件,该软件专为移动设备设计。通过分析用户与手机的互动情况,iCare能够可靠地判断出使用者是还是儿童。这一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家长监控手段,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在用户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实现无感识别。
iCare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记录了一系列数据,如手指按压的表面积、施加的压力以及滑动的长度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数据被用来分析并判断出用户是儿童还是。一旦确定了用户的身份,手机就能自动限制儿童对零售、电子邮件等应用的访问,以及阻止他们进入不适合的网站。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智能系统安全实验室的徐文渊教授团队与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从年龄层跨度较大的儿童与成年人中收集了数据进行了测试。其中涉及3至11岁的儿童和22至60岁的成年人。经过多次测试,该系统的准确率在多次测试后达到了惊人的97%。
据浙大电气工程学院智能系统安全实验室的冀晓宇老师介绍,研究团队从智能手机上正常的触摸操作中提取了20多种特征,以区分儿童和用户。由于儿童手部结构与不同,他们的触摸动作在尺寸、速度和轨迹上都有所不同。这些细微的差别在iCare算法中捉并用于判断用户身份。
iCare算法的相关论文已在HotMobile移动技术上发表。尽管该算法尚未被整合到主流操作系统中,但其已经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徐文渊教授表示,除了识别用户身份,智能手机已能够回答许多关于用户的问题。而iCare算法则着重于描述一类人群的行为特征,展现了其创新之处。研究团队期待着与更多互联网企业及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将“基于行为的识别”理念应用到更多领域,为不同人群提供更贴合其需求的服务。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解决家长们面临的烦恼,还能为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