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诊疗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细致且深究的患者。他们手握一张超声报告单,尤其是关于BI-RADS 3类结节的部分。患者的疑问多围绕这三大类节点:其结节是否是恶性?能否发展成为更严重的4类结节?他们还会对结节的血流情况或边界模糊等细节提出疑问。
BI-RADS 3类的定义,即“可能良灶”。这表示在超声、钼靶或MRI的检测中,该病灶倾向于良性。但同时存在较低的恶性可能性。我们通常建议患者在三个月后再次进行超声检查,以便根据其变化情况制定后续的治疗策略。
尤其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而言,将超声与钼靶结合进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两种检查都认为是良性,那么其恶性可能性便微乎其微。但如果其中一种检查结果达到4类或更高,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考虑是否需要进行MRI、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来明确诊断。
各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都与医生的经验息息相关。我们建议患者前往更为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查,以此降低漏诊的可能性。
尽管我们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但我们会根据结节的实际情况给出专业建议。部分患者对检查结果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追问,这种认真精神值得赞赏,但过度纠结并不必要。
每位患者应该重视检查报告中的结论和医生的建议。医生在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检查时,会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做出判断和结论。这些结论会涵盖诸如皮肤、腺体等部位的形态、边界、回声以及钙化等多个方面。普通人无需纠结于某个具体的描述,因为理解这些内容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恶性确实可能存在某些特征,如血流丰富或边界不清。但这些特征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恶性。只有综合考虑所有特征后,才能对结节做出准确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