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宫记
昔时诗人晨昏之际,吟咏日月,赞美天地之灵秀无所不在,然非形体可拘,非区区之地可限。设庙之举,有时为虔敬之心所驱使,补缺修弊,人皆欲同归善也。其间以金石记录,传之后世,尤见巾帼慕义之努力。凤岭之坡,秀出层峦,昔日所称之蓬瀛,正此地也。山畔旧有玉清宫,以奉昊天上帝。经岁月流转,一时颓垣锁雾,观者无不恻然心动。众人共议,推举元和为倡,王善人陈氏协力成事。年来,栋宇圣像焕然一新,岂非一邑之巨丽?
往岁李太在时,曾求文于东光令赵芝迟先生以记其事。今住持道人王理成更求文于我,余不能辞,然须以珠玉在前,深恐固陋。观近世祠庙之兴,半由女众之力。出入人家,无岁不到;往日闺阁之中,知无不言。如此看来,女众为善之迹不可忽视。故此书之,以见明命之下土,无处不在,不遗妇人与孺子。
历年演戏庆贺,协助女会之领商包括:蒋天赐、胡亮公、曾子和、杨万臣等。总领者为薛门陈氏、王门陈氏等。住持道人及其徒众包括王理成、朱智量、馥智旺、徒孙王是才等。此为皇清乾隆八年岁次癸亥闰四月立碑之际,记录众人之名。
以下为题名碑:
张门康氏、赵门翟氏、勅封孺人张门王氏等众多善信之名,皆因修庙之功而记录于此。尚有尼僧实兴、通元、普香等修行之人。
其余诸多善信之名,如刘门周氏、李门焦氏、高门王氏等,皆因他们的布施与助念之功而被载入史册。又有尼僧如智蘭、智壘、寂虔等,亦因修行之事而被提及。
再列名于此者,如韋门梁氏、丁门史氏、孫門李氏等众多善男信女,皆因对玉清宫的修缮与供养之功而被铭记。亦有尼僧如通元、普香等因修行之事而留名。
岁月流转,此碑记录着众人的与功德。愿后世读此碑文,能感受到众人的善心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