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19世纪的诗坛璀璨明星,他的影响力在20世纪仍旧经久不衰。他的生命虽短暂如流星划过夜空,却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思想与激情。他就是英国的杰出诗人——济慈。
济慈出生于19世纪末的伦敦,经历坎坷。在青少年时期,他就失去了双亲的庇护,但他并没有被悲痛击垮。十五岁时,他开始了对医学的探索,进入医学院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决定投身于诗歌创作,开始了他充满激情的诗歌生涯。
济慈与拜伦、雪莱齐名,是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夜莺颂》广为流传,诗中以瑰丽的幻想世界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音律流畅自然,让读者在享受美的也能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
《夜莺颂》第一节
My heart is aching, a numbness drowsy
困扰着我的心,困顿与麻木交织
Like the pain of hemlock I've imbibed,
如同饮下般的刺痛
Or emptied some opiate to the drains.
又似将倾入深渊
但这一切并非因为嫉妒你的幸福——
并非因为幸福如乐土而忌妒——
而是在你幸福的林间嘹亮中
我找到了夏日的歌唱。
《夜莺颂》以其独特的意蕴和优美的语言让人难以忘怀。诗人徐志摩曾赞叹道:“即使大英帝国破灭成无法辨识的碎片,《夜莺歌》依旧保持其无比的价值。”
除了在音节中展现诗歌的华美,济慈的创作形式也多种多样。他创作了多诗、颂诗,如《伊莎贝拉》、《海伯利安》、《希腊古瓮颂》等。他对十四行诗的创作也有独到见解。
《当我担忧》
我对自己的早逝感到担忧,
笔尖尚未触及心灵的深处;
诗卷厚叠,待我按序填满,
如谷仓收获熟麦满满。
余光中先生在翻译时对济慈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论流畅圆融,绝不逊于莎翁。结构严整,段落分明,一气呵成。”
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提出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理念影响了无数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歌不仅在英国广为传颂,还深深影响了文学家闻一多等人的创作。
尽管济慈的生命短暂,只度过了二十五载春秋,但他的动人诗篇将永远流传下去。正如他在《恩底弥翁》中所言:“美的事物是恒久的喜悦。”让我们在秋日的阳光下,一起品味他的经典之作《致秋天》。
《致秋天》译文
在果实累累、雾气弥漫的秋日里,
你与成熟的太阳结伴而行;
你们共同用硕果累累的珠球装饰大地,
使农舍的葡萄藤蔓挂满丰收的喜悦。
此秋之美景常伴你我左右,
愿我们如诗人般品味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