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头各部位名称及图解

2025-03-0815:54:43综合资讯0

斧,作为一种以铁制成的武器,杆长一丈二尺,斧呈半月形,径约一尺有半。这种武器非孔武有力者不能抡舞。它的主要部分,即斧口较薄,因为砍斫时需要锋利。除则渐后渐厚,直至斧脑,就成了一块方锤。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口阔而长,若肥薄就容易推折。斧脑成锤形,可以乘机攻人,以补斧口斧杆之不足。古人云:用斧之将,不可力敌,因为大斧之勇猛而难敌也。

斧除了基本形态外,还有双板斧、宣花斧、开山斧等其他形式,但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使用之法终究脱离不了三十六法。若能熟悉这三十六法,则斧之神妙尽矣。

一、斧为古之重兵,其在平时用来罚邪戒恶,明正。在战时,则功能斩关夺阵,震悍战场。

二、斧名又被称为戚,据释名释兵载:“戚,斧也,以斩断,见者皆戚惧也。”可见斧之名与其用途密切相关。斧还有铁糕糜等别名。

三,按用途及形状命名的斧,如大斧、板斧、剉子斧、蛾眉斧、凤头斧等。

四、斧的使用法,以实力为主,佐以敏捷之身手。其得力处在于口脑二处,间也用杆。用斧之人宜贯其全神于口脑二处。遇敌械来时,不必全力砍劈,只需轻轻用一反掌,变为斧脑攻击。若膂力充足,则宁用板斧而不用刀。习斧者应先预测自己的实力如何,若力不足则不宜勉强行之。

五、真传三十六手斧法,虽然其中有重复之处,但其间融合变化仍足以应对各种敌人。各种招式如起势、凤凰单展翅、秋风扫叶、独劈华山等,都有其独特的应对方法。

习斧者需以实力为主,辅以技巧与策略。希望各位爱好者在练习时注意安全,循序渐进。 (注:本账号将呈现各类搏击、功夫、散打、武术等资料以及赛事新闻、评论,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