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宋人与猴子的故事》
列子《皇帝篇》中记载,宋国有位养猴人,深爱猿猴,将群猴驯养于家中,深知其心意,猿猴亦感知其情。此人为猴付出了极大心力,其家之食皆用于满足猴群的欲望。但时间久了,家粮不足以供应猴子们消耗。为了限制食粮分配并掌控猴群的行为,他策划了一个计谋。他起初向猴群宣告:“给你们橡果食用,早晨三枚,晚间四枚,够了吧?”猴群闻言,愤而跳跃表示不满。接着他再次宣布:“那这样吧,早晨四枚橡果,晚间三枚如何?”猴群听后,立刻高兴起来,对他言听计从。
这一令人深思的寓言源自庄子的《齐物论》。那位养猴的人虽熟知猴子之心,却通过欺骗的手法猴群。猴子们因未能深入思考而轻易被欺骗。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必须深思熟虑、认真分析、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的形式所迷惑,否则容易被表面的花哨手段所蒙蔽。这个寓言揭示了人性的狡诈和猴子的天真无邪之间的对比。后来这个故事演变为成语“朝三暮四”,用以形容人的主意多变、反复无常或手段狡诈。但这与寓言的原始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应学习辨别真假事物和防范花言巧语的策略。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理解文章背后蕴含的道理,结合现实生活的教训来避免上当受骗,更为明智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