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逐渐攀升,空调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夏日救星。维修市场的不透明和混乱现象让许多消费者头疼不已。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小心提防空调维修中的种种套路。
服务平台的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消费者防不胜防。梁先生家住都市花园,旧空调突然失效,他迅速从网上找到一家服务商。一位维修工很快赶到现场,一番检查后,称是空调主板问题,需要高额维修费。虽然梁先生没有选择维修,但仍然支付了费。不久后,他又尝试联系了另一位师傅,结果发现只需简单的加氟操作,收费合理且迅速解决了问题。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消费者反映存在诸多“套路”,让人难以省心。
记者调查中发现,许多网络服务平台自称为家电维修专家,声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翻看评论却出许多问题:有些维修服务存在胡乱加价的情况,甚至有些维修人员连基本的覆盖工作都疏忽不做。例如有人更换遥控器却被收取高额费用,而相同产品在网上的价格却相差甚远。
空调维修市场的收费标准也让人摸不着头脑。记者发现,加氟的价格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有的按压计价,有的按公斤计,更多的则是按空调的功率匹数来收费。这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不解。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良维修行为可能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损坏原本正常的空调。
为何夏季空调维修乱象屡禁不止呢?市消协的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维修机构资质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行业未形成统一标准。维修对于品牌企业来说更多是服务性质而非盈利项目,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故障的个性化和维修环节复杂多样,也难以制定统一的服务和收费标准。
那么如何避免遭遇这些“套路”维修、保障服务质量并确保价格公道呢?指出,相关部门应提高家电维修行业的门槛,设立准入机制以杜绝无资质维修人员开展业务的现象。消费者在遇到空调故障时,应选择厂家客户服务中心或有资质的维修店进行维修以保障自己的权益。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应留意店家是否明码标价并索取收费凭证。尤其重要的是选择正规的售后服务部门,这些部门通常会有明码标价的维修价格且不会出现宰客行为。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警惕性和加强行业监管力度,相信可以有效遏制空调维修市场的乱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