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部首之一的水部,其字多与水相关。当作为偏旁时,“水”常写作“氵”,俗称“三点水”。在黄县话中,有一些以水部为部首的词语,其用法独特,含义丰富,值得深入探究。
让我们来看看“沵”与“潽”二字。在《说文》中,“濔”被描述为满溢之意,《诗经》中也有“河水濔濔”之句,形容水势浩大。简化后的“沵”在黄县话中仍被使用,但其词义已经演变为形容液体满溢上来的动态,如稀饭沸腾时的情景。而“潽”则是指液体在满溢后,蒸汽和泡沫因压力而喷溅的情景。
接下来是“潲”,这个字在黄县话中用来形容雨斜落的样子,也用来指风吹使物体变干或开裂的过程。“潲”还用来形容颜色因风雨而褪色的情景,以及鱼虾等生物的样子。“潲”在黄县话中还被用来形容骡马等动物不情愿后退的情景。
再来看看“涸”,其本义为干涸。《尔雅》和《玉篇》都有相关的解释。在黄县话中,“涸”则直接作为动词使用,意为往外舀水,并且是要把水舀干的意思。
至于“淹”,其意为浸渍、淹没,给人一种的感觉。在黄县话中,人们用“淹湿”来形容非常湿的情景,如被雨淋湿的情况。“淹”还用来形容汗液、等浸渍皮肤导致的发红或痒痛。
“漤”则是指用热水或石灰水浸泡柿儿以去涩味。在黄县话中,“漤澡儿”形象地描述了游泳的情景。“漤水”则指水质苦涩、不适宜人饮用的水。平原地区由于矿物质沉积,“漤水井”较多。
“泚”在黄县话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不仅仅表示冒汗,还可以是、用开水冲、冲洗、撒尿、腹泻等多种意思。
“澎”的意思是溅,无论是水、油还是泥浆等稀溜溜的半流体都可以“澎”。
这些词汇都是黄县话中独特的表达,它们或者来自古代汉语的遗存,或者是地方色彩浓厚的发展演变。它们生动地描绘了与水相关的事物和情景,是汉语花园中的一朵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