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650g5是哪年的机子

2025-03-1210:35:41常识分享0

经过重写后的文章如下:

本文将着重讨论液晶面板的技术特点,而不针对具体型号的显示器进行深入探讨。因为显示器的驱动板和调校同样会决定观感和显示效果,所以请不要将液晶面板的结论直接套用在具体的显示器上。

Nano IPS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荧光材料,即KSF荧光粉,从而实现了广色域IPS屏幕。与此相对的,使用蓝白光WLED背光的色域一般局限于100%sRGB容积以下。而采用KSF荧光粉的背光,其色域容积率通常会突破100%sRGB容积。

关于KSF背光技术,现在很多厂商都在使用,包括冠捷、联合创新、佳世达、高创、惠科等等。甚至有许多低端屏幕也采用了KSF荧光粉,sRGB容积多在110-120%之间。这样一来,通过一些调整就可以更完美地贴合覆盖一整个sRGB的色彩空间。

Nano IPS面板的KSF-LED背光光谱有其独特之处。但并非只有LG Nano才能达到98%的P3覆盖,实际上许多国内厂商自己组装的背光也能达到这个值。

关于KSF背光是否更护眼的问题,有人认为是因为低蓝光。但实际上,观察光谱图,其有害蓝光波峰(415nm-455nm)与普通的WLED相比并没有显著区别。

Nano IPS主要有两类,最为人熟知的是27寸的2K 144/165Hz的Nano IPS。但实际上,LG最初的Nano IPS屏(包括现在仍在更新的)是60Hz的,是对AH-IPS技术的迭代。

Nano屏看起来更通透,是因为其采用了半磨砂玻璃,相较于其他雾面屏融入了一丝镜面屏的效果。关于市面上热门的27寸2K 144/165Hz的Nano IPS,有三款具体型号:LM270WQA-SSA1、LM270WQA-SSA2和LM270WQA-SSC1,分别被称为Nano1、2、3代。

经过查询和分析,我们发现Nano1代和2代的主要区别在于背光亮度,二者使用了不同功率的背光模组。在性能上,坊间普遍认为2代相较于1代在响应速度和对比度上有所提升。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对比了这些显示器的对比度和响应速度。

在对比度方面,这些显示器里,不论Nano1、2、3代,对比度都在800左右。对比度的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其影响很重要。例如,如果亮部是100nit,暗部0.13nit,对比度就是769;而如果暗部变成0.11nit,对比度就会提升到909。这里的误差较大。坊间关于2代对比度更高的结论可能是因为2代的峰值亮度普遍较高,所以允许的暗部亮度误差更大,更能体现Nano的实际对比度。

在响应速度方面,我们采用大约2ms+165Hz模式下的过冲错误率(Overshoot Error,越小越好)作为评判标准。结果发现,作为2代Nano的S2721DGF过冲错误率和1代的众多型号差距并不大。而3代Nano的显示器过冲错误率都有小幅的降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代主要是换背光,而3代在响应速度上有所进步。

除了上述讨论的参数外,市场上还有许多看似相似的产品。例如友达Fast IPS采用的也是KSF-LED背光,但色域覆盖率相较于LG Nano稍低一些(感知不明显),而对比度则更强一些。具体到产品型号如友达6.6和友达6.8等则有其独特的特性。另外群创Fast IPS和京东方的Fast IPS也都有其特点和优势。这些都需要在具体选购时进行详细的对比和考量。总体来说这四个参数(对比度、色域、响应速度和背光)是评价一个显示器质量的重要标准在选购时需要重点关注它们的市场表现和产品实际体验的效果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决策不应仅仅依赖于厂家宣传或其他人的推荐作出选择这也是确保最终购买的产品符合自己期望的关键步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