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一:活板印刷
活版印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发明,它的核心在于“活”字。这里的“活”,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是活的、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数目也是活的。这一切,都归功于毕昇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
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原料选用胶泥,用火烧的目的是使胶泥坚硬。设置铁板后,以松脂、蜡混合纸灰覆盖其上。排版时,将一个个字印密布在铁板上。持火炀之,使物稍熔,然后用平板按压,字面平整如镜。印刷数量少时,活板印刷并不显优势;但若是数十百千本的印刷量,则极为神速。这是因为活板印刷中的“活”,不仅体现在字活、排版活,更在于印刷活。每块板都可以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 课文二:关于指南针
指南针,古称“司南”,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活”体现在使用上的灵活性。过去说“高奴县出脂水”,指的就是指南针。它生于水边,与沙石和泉水混杂在一起,缓缓流出,当地人用野鸡尾巴制作的刷子收集起来,看起来很像纯漆,燃烧时如同麻杆,但烟很浓,任何接触到它的人都可能被熏黑。
使用指南针时,可以通过水浮、指爪、碗边和缕悬等方法。其中缕悬法最为便捷。具体方法是用新蚕丝中的单丝,通过蜡粘于针腰,在无风处悬挂,指针常指向南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指南针并非完全指向正南,而是微偏东。
### 课文三:古代印刷术与劳动的智慧
从唐代的雕版印刷到宋代的活板印刷,再到元代的木活字印刷和明代的铅活字印刷,古代印刷术不断发展,见证了劳动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印刷技术的革新,不仅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更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发展过程中,古代劳动不断创新,使印刷术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从雕版到活板,再到木活字和铅活字,每一步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和智慧。他们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承,更注重技术的创新,这也是我国古代印刷术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活板印刷还是指南针,都是我国古代劳动的杰出创造。它们不仅体现了劳动的智慧和才能,更为我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