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什么

2025-03-1501:10:35常识分享0

办公厅在年初明确了基层减负的任务。今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无疑是对形式问题的有力回应。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和单位呈现的简单化、机械化做法引发了警觉。对于这种做法背后的理解误区和长期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我们需保持清醒的认知。

说到精简会议,一些地方提出的“无会月”、“无会周”等概念,虽短期内能限制会议数量,但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显著。本质上讲,这些措施只是简单的数字减少,而未能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文山会海问题,显然不能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减负不应仅仅是数量上的减少,更应是指向突出问题的实质性解决。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的措施必须扎实有力,避免形式的新变种。

减负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要在激励基层上加大力度。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决策,旨在让基层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办实事。衡量减负措施的有效性,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激发基层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时,必须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需求和基层的真实感受,避免一刀切、空洞无物的做法。

要在形式规模上做减法。精简会议、文件并不是不要、不要发文,而是要开有用的会、发管用的文。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度,避免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都是很好的尝试,关键在于确保会议的针对性和文件的实用性。

要在实际效果上做乘法。减负的必须注重实效。这要求我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督查考核也必须注重实效,避免只看材料、只听汇报的形式做法。只有真正让实干者得到认可和鼓励,才能形成正向激励。

要从根本上解决负担问题,就必须在个人功利上做除法。很多形式的根源在于部分领导的政绩观错位。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领导真正认识到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减负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简单化的做法以形式反对形式的现象发生。(寒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