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闻一种说法,古代欧洲的水手在大海上航行数月,面对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对女性的渴望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当他们偶然遇到儒艮这种海洋哺乳动物怀抱幼崽露出水面哺乳的场景时,一时间激动的将其视为了神秘的鱼。
关于儒艮是否一直被视为鱼的问题,流传甚广的说法似乎给出了确定的答案。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这其中必然有所误会。想象一下水手们所看到的儒艮形象,又怎能轻易将其与美丽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呢?
回溯到1493年,哥伦布在海的所见所感。他描述道:“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海湾里,我看见了三只‘塞壬’,但他们远没有贺拉斯所描述的那么美丽。”由此可以看出,早在16世纪之前,海中女妖的称呼更倾向于塞壬而鱼。
其实早在公元前8世纪的《奥德赛》中,塞壬的传说便已出现。奥德修斯战胜女巫喀尔刻后得知了塞壬的危险性。当他们的船接近塞壬出没的海岛时,海面平静如镜,奥德修斯采取了防范措施,用蜡封住船员们的耳朵并牢牢绑住自己,才抵挡住了塞壬迷人歌声的诱惑。这种场景现在仍可以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储酒罐上找到描绘。
塞壬作为生活在海中的女妖,传说她们以甜美的歌声和美色吸引水手。当水手沉醉于她们的歌声时,塞壬会将他们拖入海底深渊吃掉。中世纪的人们普遍相信,意志不坚定的水手在遇到塞壬时应立刻堵住耳朵以防万一。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真实的水域展现在水手面前,海怪传说得到了验证。真实经历的水手发现所谓的海怪并不真实存在,更多的是航海过程中的无尽寂寞与枯燥。为了增添故事趣味和在小酒馆里畅谈冒险经历,一些水手开始编造故事,其中自然包括关于鱼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有人开始声称看到类似塞壬的生物并将其描述得栩栩如生。甚至有人开始带回所谓的“标本”展览或出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冒险家和水手编造的故事和假标本逐渐出来。尤其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好奇心而的日本民间艺人开始大规模制作假标本和制作教程的时期更是如此。因此当阅读关于鱼的记载时就会发现其中大部分的故事是十六世纪以后才出现的而且在十八世纪尤为多见但当时的水手其实能分清塞壬与儒艮的真正区别它们通过编造的故事却让我们有了关于鱼的现代认知对于如此众多的故事更增加了人们的好奇心。而对于水手们把儒艮误看成鱼的故事则是其中一个颇具趣味且富有想象力的传说但绝非历史的真相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的认知不断提升真相最终得以显现这也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所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