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5-03-1509:19:38常识分享0

《未名湖畔书香浓:北大经典名篇诵读集萃》

杨虎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倾心打造,于二零一八年九月隆重推出

品读经典,品味人生,琅琅书声中的心灵激荡。如今,全民阅读正在形成一股澎湃的潮流,深入各行各业,溢至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激发创新激情,悄然改变气质,助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在这一热潮中,经典名篇的阅读与诵读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纷纷回顾历史,寻找那些光彩永存的经典名篇,或是立足当下,迎接激动人心的创新佳作。而经典名篇因其经受历史的检验和洗礼,更是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正如我在阅读论坛上曾分享的那样:当有人迷茫于读书之路时,我会建议他们读经典;当书海茫茫,难以抉择时,我会告诉他们经典是常读常新的宝藏。

随着经典名篇阅读的热潮涌起,经典名篇的诵读也渐成风尚。《未名湖畔书香浓:北大经典名篇诵读集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汇聚了经典名篇的精华,为读者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

或许有人会觉得诵读经典只是一种表演形式,为了壮大声势、振奋精神、产生影响。我要告诉你,这远远超越了表演的意义。在人类阅读史上,诵读与默读各有千秋。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图书馆内便是人声鼎沸,大家都在出声朗读。至于默读的普及,则是在公元10世纪才在西方出现。而在我国先秦时期,诵读之声更是无处不在。这一传统在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以唐代诗人翁承赞的诗作为例,“读书声里是吾家”和“惟有读书声最佳”正是当时诵读成风的真实写照。

唐宋文人墨客们过着熟读成诵的读书生活。无论是韩愈的口不绝吟,还是朱熹的每日晨读,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诵读的重视。正是这样的传统,使得诵读方法多种多样,如歌、唱、诵、读、吟、咏等。今天,我们若想真正读懂古人的书籍,或许也应当如此去诵去读。

此书的编选工作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例如选文分类立足高端人才培养的北大气象,反向以“平天下、、齐家、修身”为序,列出十个专题。又如对于过长的古文采取节选的办法控制篇幅,并为诵读者随文标出读音等举措都显示出编选者的匠心独运。在全民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的热潮中,这部作品因为突出了诵读的主张而尤为值得赞赏。

作为全国政协,我对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热情表达感激之情。北京大学不仅为大学生树立了阅读的榜样,更努力让未名湖畔的琅琅读书声传遍全社会激发全的阅读热情。而《未名湖畔书香浓:北大经典名篇诵读集萃》的出版正是这一努力的生动体现让我们感受到北大学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