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喜欢读书的人都会经常引用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是否好奇这句富有哲理的话究竟出自哪位高人?我也是最近才通过一些资料的查询(结合网络搜索)了解到了一些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继续往下看。
据相关资料记载,这句名言可能出自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董其昌的《画旨》一书。也有观点认为是出自他的其他著作,如《画禅室随笔》或《画眼》。
经过深入研究,《画旨》与其他两部董其昌的画论著作内容上有异同,因为这些书籍大多是由后人整理,所以存在一些重复和差异。其中,《画旨》所收录的内容较为丰富,约有一百六十余条。而《画禅室随笔》和《画眼》则收录内容相对较少。经过整理,于安澜先生以《画旨》为基础,对三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和归类,分为上下两卷,并命名为《画旨》。这样一来,读者无需翻阅三本书,只需一本即可了解全部内容。
综合各种资料,我倾向于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出自明朝董其昌的《画旨》。对于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句话的背景和含义。
在古代,“万卷”指的是皇帝的试卷。读书人为了科举考试而刻苦读书,希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在古代有着更深的含义:前者代表着赶考、金榜题名,后者则意味着入朝为官、步入仕途。
如今,我们倡导全民阅读,鼓励大家不仅读书,还要实践。这是因为读书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读书以静为主,让人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行路则以动为主,让人亲身体验世界、增长见识。只有结合理论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