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先生在《穷查理宝典》中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不同学科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不断学习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以更全面地理解事物的复杂性。正如他所说,事物往往具有复杂性,需要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究,才能真正做到客观。
在企业价值和商业活动的研究领域,这一点同样适用。今天,我想探讨一下自动控制这门技术课程与商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对于学过工科的人来说,《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肯定不陌生。它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参数,如温度、位移、风量等,然后将测量后的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如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标准程序,对比标准参数和实际参数,如果存在差异,控制器就会发出调节信号,指导执行器(如阀门、风机等)进行调整,使外界参数达到标准值。
评估自动控制的指标主要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稳定性是指控制目标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准确性涉及测量的精准度和控制的精准度;快速性则是指整个控制过程的响应速度。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就是优化控制过程,确保这些指标的实现。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精准理解市场反馈,并快速响应,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竞争策略和商业模式。这一过程与自动线控制系统的原理有相似之处。那么,一个表现不佳的企业自控系统会有哪些表现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市场响应缓慢、不精准,如同传感器反应迟钝,测量存在偏差。
2. 决策效率低下,策略调整不精准、存在延迟。
3. 执行效率低下,策略调整时执行不到位。
以何一点都可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市场淘汰。以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为例,当市场出现跨时代的iPhone时,诺基亚未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导致市场响应的自控能力低下,最终在手机市场失去了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