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大不捐是褒义还是贬义

2025-03-1802:15:52常识分享0

“读书如同将他人的思想融入脑海,建造属于自己的思想殿堂。”我深以为然。身为“60后”,我们虽受时代的磨砺,却也享受着时代的恩赐。

幼时,除了《鸡毛信》《侦察兵》等画册,我们的生活几乎被样板戏所占据。稍长,祖国山河一片繁荣,《红岩》《红日》《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等作品风靡一时。而《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更是以一种化的浪漫情怀启迪了我。

高中时代,我们身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个充满个性的年代。那时,“理想”“浪漫”“真诚”等标签成为我们耀眼的印记。充满激情的我们探索各种和文化,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此。

大学生活中,我游弋于书海,痴迷于知识的探寻。我在图书馆中阅读无数书籍,不断摘抄卡片、做读书笔记,记录各种史料、警句、诗词。读书的过程中,我愈加感受到某些书籍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老子》五千言便是其中之一。从听到摘抄再到写读书笔记,我深感其中的智慧与哲理。《艺术哲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的优雅文字和深刻洞见,更是让我陶醉其中。

书中有智慧也有哲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我们应不断追求知识。“热心冷眼看人间”,重读书中内容让我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读书的过程就如同是探索人生的过程,既有清泉般解人乏渴的书籍,也有酒般让人心驰天外的书籍。而被称为的书更是能够治愈心灵。如《百年孤独》,这是一本让每个人都为之倾倒的奇书。初读时可能晦涩难懂,但重读时则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这本书描绘的是拉美生活,但每个读者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提及文学奖,我们总会想起作家莫言。他的作品既有巧妙的构思也有不加节制的语言。《蛙》为何能倾倒众生?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乡村总是孕育优秀文学作品的摇篮。鲁迅笔下的乡村给人以昏沉、萧索的印象,而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则是山清水秀、奇幻浪漫。莫言则融合了鲁迅和沈从文的文学传统,描绘出独特的乡村生活。他们分别以不同的地域为背景,描写了不同个性的农民的乡村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乡村的多样面貌。

人生路漫漫,书是心安处。重读好书如同养一片春光在心里,让我们生活在亮处。淡定与从容,是重读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宁静之地。(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