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听起来似乎有些玄妙。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摄影中的五种“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那么,在叙事摄影中,常常使用哪一种景别呢?答案往往是中景,也就是展现膝盖以上的大半身。为何如此?因为电影中大多利用这种镜头来讲述故事,中景因此也被称为电影镜头。
难道电影通篇都是中景吗?当然不是。远景、全景以及特写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取决于摄影师的表达需求。反映事件背景时,宜用远景,可以没有明确主体;而展现事件全貌和环境时,全景则必须有明确主体。
在全景拍摄时,一个明显突出的主体是不可或缺的,而在远景中可以没有。例如,在人群中,某个特别突出的主体,比如一个满怀深情的女子,她的一眼便能吸引镜头的注意。
为何电影讲故事或新闻采访时多使用中景呢?这是因为人们谈话时通常的距离,使得目光集中在上半身,较少注意到腿和脚。这个常用的对话距离决定了中景成为最常用的取景方式。当需要展现主体的细节,如脸上的表情或手上的细节时,近景和特写更为合适。
并无哪种景别绝对更好,重要的是符合作者的表达。许多作者在拍摄时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表达什么。他们可能随意拍摄,很少使用近景和特写,就好像害怕拍摄对象会产生攻击性一样。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些表达准确的照片。第一张照片展现了防疫人员的认真神态和工匠的用力表情。这两张照片都有肢体的动作,因此不能使用过近的特写来表现,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较小的视角来表现人物表情,景别运用得当。再看另一张作者拍摄的照片,展现了核酸检测现场的全貌。作者使用了大视角来捕捉现场的氛围,准确传达了现场人数众多的感觉。他也注意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使得照片更具艺术感。还有几张照片展示了不同作者对于不同景别的运用和创意拍摄方法。他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构图技巧来捕捉人物的情感和环境的氛围。这些照片都提醒我们摄影的艺术魅力在于寻找与人眼所见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最后提醒大家拍照时要注意视角的变化灵活运用不同的景别拍摄出更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不要只停留在一种视角或景别否则就会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创意和想象力。同时也要注意保留能够突出事件背景和人物身份的视觉元素使照片更具故事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