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优质的多肉植物补光灯,其参数究竟应如何,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呢?面对众多光谱线,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我们必须明确补光灯与人工光源的区别。虽然两者名称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
补光灯,顾名思义,是在自然光环境下,通过开灯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例如,如果你将多肉植物放在光线散射的北阳台上,虽然肉肉能够存活,但大多数肉肉的色彩可能比较单一。这时,补光灯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而人工光源则不同,它适用于完全没有自然光或自然光严重不足的环境,为植物提供成长所需的光照能量。在这种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和状态完全依赖于人工光源提供的能量。
那么,如何选择补光灯呢?关键在于理解使用环境的自然光强度。如果环境本身就有一定的阳光,补光灯的功率可以相应减小,根据缺光程度来选择。而如果要在完全没有阳光的室内养肉,那对照明强度的要求就更高了。
说到补光灯的功率问题,很多花友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购买的补光灯感觉效果不理想?这很可能是因为你所处的环境自然光太弱,补光灯无法补足那部分缺失的能量。
那么,怎样理解光谱线呢?简单来说,不要过分产品的光谱线宣传。因为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的阳光光谱都是高度相似的。而每种植物对各种颜色光谱的吸收水平却差异极大。我们选择补光灯时,最好使用全光谱或模拟自然光的补光灯,而不要轻信那些自称有特殊光谱的产品。
至于灯光中是否含紫外线,一些补光灯产品会添加蓝光、紫光和紫外线等,以“欺骗”植物,让它们感觉阳光过于强烈,从而合成更多的花青素来抵御阳光。但这种做法其实是对植物的小,真正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还是远远不够的。使用这类补光灯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补光还是上色。
在选购和使用补光灯时,我们应关注产品的照度。以景天科、番杏科和芦荟科十二卷属等多肉植物为例,我们可以根据平均照度来评估产品的合格性。在使用补光灯时,要进行测光,确保照度达到标准。还要注意开灯的时间,最好在白天日照不足时补充光照,避免在晚上补光,以免影响植物的生理节律。
我想分享一些研发人工光源产品的进展。很多花友都知道我曾经研发过一款名为丽江阳光的人工光源产品。目前我们正在研发二代产品,期待能达到更高的照度,以实现更多肉类的上色。虽然目前二代产品还存在一些缺陷,如量大、耗电量不理想等,但我们仍在不断努力改进。在此感谢所有鼓励和支持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