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弥和消除有什么区别

2025-03-1808:31:59综合资讯0

从开设“凯叔讲故事”以来,收到了许多家长关于育儿方面的困惑。在与家长们的互动中,我发现有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我决定与大家共同交流这些问题,并欢迎家长们踊跃留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公众号后台几乎每周都能收到以下两种典型的留言:

一、“我家孩子总是打人,怎么办?”

二、“我家孩子被打了,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冲突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在这里,我根据大家的反馈和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当孩子被打时,我们要如何处理呢?前几日,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男孩在玩滑梯时,被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到。男孩的妈妈情绪激动,对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进行了指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介入呢?简单地告诉孩子“打回去”或“不要打回去”都是不妥的。

对于“打回去”的做法,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公平的,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容易将小矛盾升级为更大的冲突,影响孩子的童年乐趣。这样做是否会在无形中孩子过于计较,将来可能会吃大亏。

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这样也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过多的干预很容易使问题复杂化。实际上,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是很单纯的,他们比大人更容易原谅对方。

如果孩子被欺负了,我们首先要孩子表达自己的态度,比如“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如果对方继续追赶或场面无法控制,应立即寻求身边成年人的保护,如老师、家长或管理员的帮助。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当自己无法应对时,可以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重要的是,无论孩子在外面经历了什么,都要告诉家长。在视频中,小女孩的妈妈做得很好,她及时保护女儿并安慰她。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留下正面的印象,感受到妈妈的爱。

很多孩子在遭遇欺凌时选择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的经历中,告诉家长后换来的不是安慰而是责备。

那么,如果孩子总是打人怎么办呢?孩子打人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模仿周围环境、想引起大人注意、对身边人情绪的错误理解等。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对于1岁多的孩子,他们的推、打、咬可能只是表达一种情绪,我们需要温柔地引导他们;而对于2岁多的孩子,他们可能处于“唯我独尊”的阶段,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对于3岁多的孩子,我们需要他们正确的社交方式。

在处理孩子打人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梳理情绪,让他们学会表达情绪;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以暴制暴”;重视道歉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一定要有快乐的结尾。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有过多的心理负担,能够主动倾听与合作。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或想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