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年货,共话团圆,春节新风尚尽显节俭与环保
随着元宵节的脚步渐近,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传统年味的浓厚。《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发现,今年春节,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和新变化。
节俭和环保已成为今年春节的主题。在北京市丰台区洋桥一带的毕芸老人一家,今年决定在家中自行烹饪年夜饭。她说:“过去在饭店吃年夜饭既贵又不健康还容易浪费,今年我们选择了在家中团圆,更温馨更有意义。”年夜饭以时令蔬菜为主,少荤腥多绿色,体现了健康节俭的过年风气。
江苏省泰州市的刘琦老师也是节俭过年的践行者。她表示今年购买的年货比去年大幅减少,不再铺张浪费。“现在过年更重视团聚的氛围,一家人在一起做饭更有节日的感觉。”刘琦说。
今年春节,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也让许多人选择了更环保的庆祝方式。在北京市朝阳区居住的何晨告诉记者,她选择了购买电子鞭炮来增添节日气氛。“电子鞭炮的声音非常逼真,既安全又环保。”何晨说。许多年轻人也积极响应这一环保举措,选择不放鞭炮减少污染。
公益过年也成为了新风尚。在成都的岳诗晴是一名大学生,今年的大年初一,她和朋友们一起组成志愿者小分队,为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赠送汤圆、粽子等礼品。“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通过做公益的方式来开启新的一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岳诗晴表示。这样的公益行为不仅传递了温暖,也让过年更有价值。
今年春节的新主题——节俭、环保和公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践行。人们在过年期间更加注重健康、环保和团聚的氛围,让春节更加有意义和珍贵。这不仅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