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连续表达、阐述一大段话的情况。你是否曾为此感到困扰,觉得难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这涉及到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
我们的大脑运作是“多线程”的,当我们看到或经历一件事,大脑会迅速捕捉当前接收到的所有信息,然后给出结论。例如,在街上看到一对男女在争执,你的大脑会立刻理解当前的情况,尽管你不一定明白争吵背后的原因。
说话或表达则是“单线程”的,需要一字一句地说出来,让别人通过接收到的信息来理解你的意图。从“多线程”的思维方式转换为“单线程”的表达方式,就需要一个筛选内容、语言的过程。
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转换过程,使自己能够流畅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呢?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
说话必定有动机,如抒感、说服他人、解释事情或介绍物品等。在开口之前,我们要明确表达的中心点,也就是想让听众获取哪些信息。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筛选内容和语言的过程。
以销售人员为例,当顾客询问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时,我们要明确表达产品的优点和卖点,同时提及可能存在的缺点,并巧妙地说明。这样,顾客就能更好地了解产品,并做出购买决策。
有时我们经历一些事情,想要向他人解释自己的感受,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时,回到上一步,先明确你想让听众知道哪些信息,然后以此为中心点来构建你的表达。
表达的思路也需要清晰。如同指引一座灯塔,清晰的思路能引导你的表达走向正确的方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PREP法则来语言:先提出观点(P),再给出理由(R),然后举例说明(E),最后重申观点(P)。
除了以上的方法,语言的运用习惯也是影响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和复述来积累表达句式,拓展语言运用习惯。
朗读不同的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句式,积累语感。而复述则是锻炼自己根据他人的表达逻辑和词句运用来说出自己的话。通过这两个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在需要连续表达时能够流畅地传达自己的想法。
提高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通过明确表达的中心点、运用清晰的表达思路、培养好的语言运用习惯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在需要时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