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昌忠先生热爱大熊猫和书画事业,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刻苦钻研,创作了大量关于大熊猫的作品。其中,《国宝修竹图卷》荣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最长大熊猫进化史主题书画长卷”。他的大熊猫主题作品还曾在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馆展厅展出。
当天的长江讲坛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与,孩子们眼中充满好奇和期待。蒋昌忠先生展示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相关内容,现场观众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些可爱瞬间。
蒋先生以“远古走来,适者生存,力抗严寒,智渡冰期”这十六个字简要概括了大熊猫的漫长进化过程。他指出,熊猫最初也存在于其他和地区,被称作始熊猫。但遗憾的是,这类熊猫未能全部进化出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熊猫大多是由云南禄丰等地进化而来。从始熊猫到现代大熊猫的进化历程长达八百万年,虽然我们不能了解它们经历了什么困难与挑战,但我们可以达成共识:适者生存。
蒋昌忠介绍称,古老的奇书《山海经》给大熊猫赋予了一个特殊名字——“食铁兽”。这是因为大熊猫的牙齿比我们想象的锋利,能够嚼食如铁般坚硬的物体。凭借强大的咬合力,它可以轻易战胜天敌。它的爪子是一件天然利器,有些专家甚至称之为“医生的解剖刀”,因此在它的生活区域内,其他猛兽如豹子、狼、金猫都不敢轻易它。
在成功生存下来后,大熊猫面临着如何繁衍的问题。蒋昌忠讲解道,大熊猫选择在气候温暖的春天,每两到三年繁殖一次。后卵处于休眠状态,直到满足特定条件才会发育。每胎通常产下一到两个幼崽,成活率约为60%至90%。目前,对大熊猫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自1963年我国建立首个大熊猫保护区以来,已经设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