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少数作者过于简单地将现代诗歌视为散文的延伸,完全失去了诗歌的韵味和特质,这是对诗歌的一种不尊重!长时间下去,现代诗歌可能会陷入“死亡”的境地。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诗歌的本质,明确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真正的诗歌。
《毛诗-大序》中提到:“诗者,志之所在也。”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是一种表达心灵的文学体裁。诗人通过遵循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运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现代诗歌自五以来,以新体诗为主要形式,其特点是使用白话语言,表现科学和的新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更加灵活自由。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包括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人。
诗歌是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音韵,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对诗歌的定义性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其中,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其灵魂在于“抒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感情应该是从心中自然涌现的,而不是制造出来的。试看的诗歌《我是一条天狗》,诗人强烈的感情在诗句中喷薄而出。
诗歌也是诗人与自然的对话。在这里,“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合一”。诗歌中也讲究“比喻”和“拟人”,但这些修辞已经看不出本体和喻体的界限。
诗歌具有建筑形式的美。闻一多在新诗创作理论中提出了“建筑美”的主张。实际上,诗歌的建筑形式美历来就是诗歌的美学特征之一。现代诗歌的建筑美更加丰富多样。
诗歌中的“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几个意象虚实相生,画面感极强,很好地体现了“新月”诗人对诗歌“图画美”的追求。诗歌还具有凝练性与跳跃性,以及语言的“非常态”。
为了保护诗歌的韵味和特质,我们必须对现代诗歌进行重新审视和创作,以符合诗歌的本质和规律。只有这样,现代诗歌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