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华夏大地上的对联传统源远流长,它不仅在节庆时刻承载着喜庆的氛围,更是文人墨客展现学问修养的“文字游戏”。
许多名联传世,成为佳话。作为律诗诗句的延伸,对联讲究对仗工整,不仅上联与下联的字数、断句要保持一致,同一个位置上的文意更要相互呼应。
对联往往是文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考验,深受广大文人的喜爱。
一日,乾隆皇帝出了一个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巧妙地对了下联。纪晓岚,字晓岚,晚号石云,是直隶献县(今河北)人,清代著名文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纪晓岚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又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文采出众,敏而好学,因此深得乾隆、嘉庆的赏识。
纪晓岚的童年就被乡里誉为“神童”,不仅学习认真,而且兴趣广泛,尤其在对联上有很深的造诣。
有一次,纪晓岚将自己捉到的小麻雀藏于教室砖缝之后,一日,私塾的老师发现了砖缝后的麻雀,将其摔死并重新藏了起来,还在砖缝旁写下了:“细羽家禽砖后死”。
先生见后虽然大怒,但无法找出比这更好的下联,只能作罢。
凭着出色的学问修养,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二甲第四名进士,选入翰林院。那时的纪晓岚年仅三十一岁,其出众的才学和聪慧很快被乾隆帝发现,从此平步青云。
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的“才子皇帝”,不仅精研收藏,文学修养更是独冠大清十三帝。对他而言,作对联不仅是茶余饭后愉悦身心的文字小游戏,更是考验大臣们文学功底的好方法。
一日,乾隆帝心血,给出了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这个上联看似简单,难度却不小。要求下联不仅要对仗工整,还要主题围绕动物名称。而纪晓岚凭借敏锐的才思和学识,以“鹦有雌雄都叫哥”完美回应。原来,“鹦哥”作为鹦鹉的俗称广为人知,“雌雄”对应“大小”,“都叫”呼应了“皆称”,因此这一对句堪称绝妙。此外文中还提及了纪晓岚在家庭生活中的一段趣事和他的文字功底对他生涯的影响等等内容就不再赘述了。总而言之对联这种文字游戏非常有趣它就在于文字组合的无限可能性可以考验一个人的见闻学识与智慧深得文人之心。那么面对这句“鼠无大小皆称老”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面对这个问题不妨开动脑筋尝试不同的答案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