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电能表以机械表为主,仅显示有功电能数值。而如今,我们面对的电能表已升级为本地费控智能表和远程费控智能表。这些智能电表的功能不再单一,除了计量有功数值,还能显示正向有功、无功、反向有功以及剩余电费等详细信息。
电能表分为高压计量和低压计量,高压计量主要适用于工厂等高压用户,涉及更为复杂的数值计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这里,我们主要解释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压智能电能表。
为鼓励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一天24小时被划分为高峰、峰、平、谷四个时段。智能电能表按照这些时段设定,以适用于不同时段的电量和电费计算。低压用户执行分时电价,包括居民峰谷分时电价、一般工商业电价,以及最近实施的清洁能源取暖峰谷分时电价。其中,清洁能源取暖峰谷和居民生活的分时仅执行早8点至晚8点为峰,晚8点至早8点为谷。
智能电表可以展示多种数据,如时间、有功总、正向有功总示数、尖峰平谷四个时段的示数、反向有功示数、剩余金额等。在这里,我们重点解释在计算电费时需要了解的示数。
有功总示数是最重要的,它代表实际用电所做的有效功。有功总电量等于正向有功总电量与反向有功总电量之和。
电能表上显示的示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底。我们在计算电量时需要记录用电前的表底和用电后的表底。对于一般生活用电,我们主要关注正向有功示数;而光伏发电用户则会涉及到反向有功的计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功总示数等于正向有功总示数。正向有功和反向有功都会被分为尖、峰、平、谷四个时段,它们的电量关系也是有规律的。
智能电表还能显示电价参数,例如显示的电价为0.7162元/千瓦时。它可以根据设定的电价参数以及用电量来计算电费并显示实际剩余电费。
抄表并计算电费的过程如下:以计算1月1日至2月1日的电量和电费为例。首先进行抄表工作。居民用户需要抄1月1日和2月1日的有功总示数、有功峰示数、有功谷示数;而一般工商业用户则需要抄更多的示数。接下来是电费的计算。居民用户使用的电量通过2月1日的有功总示数减去1月1日的示数得到。然后参照当地电价表,将使用电量乘以电价得到使用电费。如果是执行分时电价的用户,还需要分别计算峰谷时段的电费。一般工商业用户的电费计算方式类似,但需要考虑到不同时段的电价。我们日常用电一般是按照单一制计算电费,即只需要正确抄录表底示数,就可以算出用电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