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电气爱好者对将断路器的N线引入L线有所疑问,关于这种做法是否会影响断路器的保护功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如图所示:
在提供的电路图中,我们看到两种接线方式,都标注了“断路器为1P+N”。首先明确一下背景知识:在家庭电网中,接地系统通常采用TN-C-S系统,即从电源引入的PEN线在接入家庭前会先接地,然后分为N线和PE线。外露导电部分(金属外壳)必须连接到PE线上。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TN-C-S系统是大电流接地系统,因此接地电流非常接近于短路电流,由断路器进行保护。
我们先看第一张接线图:左边的QF1是正常的接线方式,断路器的相线连接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断路器的相线脱扣器能发挥线路保护作用。当用电负荷的外露导电部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外壳连接到PE线,故障电流会通过这条路径:断路器相线回路→用电负荷的外露导电部分→PE线。这样,断路器会执行保护操作。
第二张图中的接线方式却是反向的,即从断路器的N线端子引入相线。这种接线方式存在严重问题:电流从下往上流动,违反了常规的接线规则,因此必须降低断路器的容量使用。当用电负荷的外露导电部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接线方式错误,故障电流无法被断路器识别并切断。如果电网中没有安装漏电开关,整个系统将失去保护,可能导致严重的电气。即使在断路器的出线侧发生相对N的短路,由于断路器需要降容使用,其保护效果可能会因触头电寿命降低而受到影响。
强烈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1P+N的断路器进线方向接反!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不容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