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情境:愤怒时面色铁青,欢喜过度时忽视了自我控制,或是思虑过多导致食欲全无?这些情绪如愤怒、喜悦、思虑等,都是我们的心理活动,却与健康息息相关。《黄帝内经》中早已指出情绪与身体健康的紧密联系。那么,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又该如何调整情绪,保护身心健康呢?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应当避免过度的愤怒。愤怒会让气机不畅,肝气上逆,甚至引发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当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默数三下,平复心情,理智对待。
夏天暑热难耐,此时应当避免过度的思虑。过度的思虑会耗伤心神,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特别是在湿气较重的夏季,思虑过多容易导致脾胃不适。脑力劳动者在夏季要注意劳逸结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过度的悲伤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悲和忧是秋季的大忌,它们会耗伤肺气,导致面色惨淡、意志消沉等问题。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来取代悲伤。
冬天万物封藏,为来年积蓄能量,此时应当避免恐惧。恐惧会使肾气封藏失职,不利于身体健康。保持心态平和,遇事沉着冷静,不仅让生活更平顺,也会给身体带来好的改变。
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认为某种情绪只会对本脏造成伤害。我们也不能只关注某一季节的情绪而忽视其他情绪。如果某种情绪持续时间长或频率高,如经常控制不住发脾气,或常感到悲观抑郁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保护身心健康需要我们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在不同的季节调整情绪。也要注意情绪的全面性和平衡性,避免过度放纵某种情绪而忽视其他情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持身心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