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新篇章——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的施工进展与技术创新纪实
齐鲁网讯(闪电新闻 2月19日讯)随着春天的到来,济南各大重点项目在节后纷纷启动复工,项目提升年的热潮正在全市掀起。近日,记者深入探访了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施工现场。
2月18日,在黄岗路穿黄隧道建设现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施工景象映入眼帘。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中的盾构机开挖直径达到了惊人的17.5米,创下了世界之最,成为了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代表。开挖断面面积达240.4平方米,随着直径的增大,盾构机在始发、掘进、接收等环节面临的施工参数控制风险也相应增大,掘进技术要求愈发精细。
这条穿越济南城区的重要通道,其建设过程可谓困难重重。项目需穿越地上悬河,地层复杂多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河河床高出地表4至6米,盾构穿越过程中面临着掌子面压力突变的挑战,容易引发堤坝结构失稳的重大风险。地层中的粉质黏土细颗粒含量超过81%,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刀盘结泥饼的风险;钙质结核强度高达41MPa,粒径达45至75厘米,也容易诱发钙质结核卡泵的风险。
不仅如此,项目还涉及超浅覆土始发和接收。盾构始发和接收的覆土厚度均不足0.6倍洞径,这使得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地层的扰动极大,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的风险。隧道的内部结构复杂,包括底部预制箱涵、两侧回填、现浇基座、防撞侧石、现浇立柱、上层车道板、现浇牛腿、烟道板等,空间布局紧凑,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作业空间狭小、工序交叉复杂、工程量巨大的挑战。
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关,项目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他们采用单洞双层设计方案,盾构外径达到16.8米,成功解决了常规隧道双向车辆通行的问题,并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节约利用,投资节省约15%。项目将净空标准规范提高到4.2米,满足了各种车辆的正常通行需求,极大提高了隧道的通行能力。
除此之外,该项目还运用了多项前沿技术,如大断面主轴承耐压密封自动增加备压技术、盾尾动态密封控制技术、开挖面稳定控制技术、管片上浮控制技术等。这些创新技术的运用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