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齐物论》中的寓言故事“狙公赋芧”: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位养猴的老者给猴子们分配橡子的数量。他最初提出早上给三升,晚上给四升,这让猴子们感到愤怒。当他改变主意说早上给四升,晚上给三升时,猴子们却欣然接受。虽然名和实都没有改变,但猴子们的情绪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看似荒谬的情节背后,实则揭示了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局限性。
这个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示性。读完之后,我们可能会觉得猴子们很可笑,轻易地受到人的言语影响,而忽视了实质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常常陷入争论和纠结中,为了某些表面的事物而争执不休,却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正如西方的谚语所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的思考往往受到主观偏见和个人利益的影响,导致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圣人能够以自然均衡的观点看待事物,停止无谓的是非争辩。他们明白事物是相对的和会相互转化的,因此不会固执于一端或一时的观点。这种做法被称为“两行”,即让是非两者各自存在和发展。实质上是顺其自然,因为“是”和“非”都有各自存在的条件和理由。
这个故事是庄子用来阐述“道通为一”这一核心哲学观点的。道使万物相通而成为一个整体,即所谓的“万物一体”。我们应该看到万物的整体性、一体性,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点、一端、一时、一事。这样,我们才能超越个人的主观偏见和利益驱动,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这个寓言故事以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和深刻的哲理启示了我们。我们应该学习圣人的智慧,以自然均衡的观点看待事物,停止无谓的争辩,看到万物的整体性、一体性,全面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