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油盐酱醋糖等各类调味品不可或缺。你是否注意到这些调味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诸如结块、发霉等变化呢?关于这些变化是否影响食用安全的问题,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了食品安全专家黄现青教授。
尽管调味品具有较长的保质期,但储存不当可能导致其过早变质。常见的粉装调味品如盐和十三香等,其保质期通常在2至3年之间。而液体调味品如酱油、香油和食用油等,其保质期约为18个月。仅仅依赖保质期来判断调味品是否安全食用是不足够的。黄教授指出,即便在保质期内,如果储存条件如存放方式和温度不符合要求,也可能导致调味品过早变质。除了查看保质期,我们还需要通过观察其形态变化,如发霉等情况来综合判断。
日常生活中,有些变化是无法察觉的。比如,一次购买的大桶食用油,尽管看起来没有变色或变味,但在与氧气的接触过程中,其过氧化值可能会逐渐上升,导致酸败。长期食用这样的油对健康是有害的。建议尽量购买小瓶装的食用油,并尽快食用开封的食用油。
对于调味品的储存,黄教授给出了宝贵的建议。不同类型的调味品需要不同的储存方法。例如,盐、糖、鸡精等应防潮密封,并存放在通风处;辣椒面、胡椒粉等容易发霉和长虫的香辛料,应远离潮湿环境密封保存。油、酱油、醋等液态调料,最好使用玻璃容器盛装,并密封存放在远离阳光和灶火的地方。干货调味品如花椒、大料、干辣椒等,应避免沾水和阳光直射。辣酱、黄豆酱等含有盐分和油脂的调味品,可常温保存,但如需长时间保存,应密封后冷藏。
值得注意的是,白糖如果存放过久可能会滋生螨虫。武汉市食品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消费提醒:储存过久的白糖可能含有螨虫。这些螨虫虽然不会寄宿在内,但可能引发过敏性疾病。建议购买新鲜白糖,避免储存过久,并采取干燥、阴凉、加盖的储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