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古语

2025-03-2109:12:18生活经验0

人传统的观念中,我们往往最为注重的是的“福”与“祸”。

说到“福”,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人生的幸福、余生的幸运以及家庭的美满。因为我们崇尚“福”,所以在上必须追求“吉利”。

谈及“祸”,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人生的挫折、世间的苦难以及未来的隐患。因为我们厌恶“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最忌讳的便是那些不吉利的事情。

有句古言如此:“福祸相生,皆有运转。取福于心,弃祸于行。”我们待人接物,之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世间的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涵养“心田”,完成“修身”,从而吸引到福气的到来。

相反,如果我们做人做事总是逆着世道而行,甚至让戾气污浊了自己的内心,那么福气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祸患也会不期而至。想要生活得好,我们所做之事都要追求“吉利”,而最重要的,是要顺着命运和世间的轨迹去做人。如此,才是正道。

生活中,有些不吉利的事儿是生活苦难滋生的根源,需要我们注意。古语有云:“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要注意言辞的好坏,因为一句话就能代表人的内在品性和德行。如果口德不好,人的命运也不会太好。

曾遇到过一个人,他无论何时都出口不逊,说出一些令人难堪且让人讨厌忌讳的言语。因为他这样说话,所以身边的人都很讨厌他,甚至有人看到他走过都不愿意与之交集。我们大多人都喜欢听吉利的好话,而不喜欢听不吉利的“恶言”。口德不好,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更会影响自己的未来人生。

当一个人生病时,因为无事可做,所以容易自己吓唬自己。这时,内心的“鬼”就会出现。这种所谓的“鬼”,其实是我们常说的“心魔”。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晚上不谈论“鬼”,是因为人的内心对于黑夜是抵触的。当内心恐惧时,言行举止容易失去理智,变得毫无逻辑可言。当内心恐惧的时候,我们应该避免去阴暗的角落,以免抗拒心理让恐惧感增大。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的德行有多大,就得去承担多大的责任。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庸之人,却去追求超越自己德行的事务,不仅会乱了规则,更是会自讨苦吃。在做事之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德行,避免去做不匹配的事儿。

苏轼在《赤壁赋》中曾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即使得到也会失去。曾经有个农民捡到一串项链并藏了起来,最终却被官差找来,因为他涉嫌偷盗而被抓进大牢。我们应该明白,该得到的自然会来,而不该得到的即使暂时得到也终究会失去,而且可能会带来祸患。